云生命紀念館

24小時服務熱線

+(852)2881 1334

info@alayluya.com

首頁 > 中華文化 > 姓氏文化 >

中國姓氏文化的淵源

發佈時間:2017-03-28 21:35:14 點選:
姓和名一樣,都是代表每個人及其家族的一種符號。從它的形成、發展、演變的漫長曆史過程來看,它卻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。 姓氏,是姓和氏的合稱。在遙遠的古代,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古代姓氏起源於人類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。 它分為單姓(張、王、李、趙等)、複姓(皇甫、司馬、歐陽等)和多字姓(愛新覺羅)等。 姓產生、發展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,涉及到社會學、歷史學、語言學、文字學、地理學、民俗學、人口學、地名學、星象學、心理學等眾多社會科學。一、“姓”和“氏”的來歷: 中國人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就有“姓”了。是跟母親的姓。“姓”是“女”和“生”組成。就說明最早的姓,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。所以夏、商、周的時候,人們有姓也有氏。“姓”是從居住的村落,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。“氏”是從君主所封的地、所賜的爵位、所任的官職、或者死後按照功績、追加的稱號而來。所以貴族有姓、有名、也有氏;平民有姓有名、沒有氏。如黃帝,姓公孫,生於軒轅之丘,故稱為軒轅氏。\

同“氏”的男女可以通婚,同“姓”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。 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:近親通婚對後代不利,後來儒家用倫理解釋了這一條。
二、中華姓氏的起源:

中華姓氏的起源,追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前伏羲氏時期。相傳伏羲氏始畫八卦,教人捕畜牧,以充庖廚,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,而且自伏羲氏開始“正姓氏,別婚姻”。

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、民族眾多、人數極大的大國,漢族佔絕大多數。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漢民族。故漢民族的姓氏淵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淵源。

在上古三代,姓和氏不是一碼事。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。從漢代開始,姓氏混而為一。
三、第一個姓氏:第一個姓氏可是在河南誕生的。相傳,6500多年前,人類的始祖伏羲帶領人來到河南淮陽,繁衍生息。他規定了姓氏,制訂了婚嫁制度,教人結網捕魚、飼養牲畜,教人們烹製食物,推演出了八卦,製造武器用於戰鬥。伏羲氏姓“風”,因此“風”成為中華第一個姓氏,淮陽也被譽為“羲皇古都”。
四、現代人姓氏的來歷:\

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,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。考其來歷,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:以姓為氏。——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,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。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,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。如:姬、姜、姒、姚等。以國名為氏。——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:齊、魯、晉、宋、鄭、吳、越、秦、楚、衛、韓、趙、魏、燕、陳、蔡、曹、胡、許等,皆成為今天常見姓。以邑名氏。——邑即采邑,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。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。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蘇(今河北省臨漳縣西),岔生後代便姓蘇。據統計,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。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,至今已不復存在。

  1. 以鄉、亭之名為氏。——和以國名為氏一樣,但這類情況不多,今日常見姓有裴、陸、閻、郝、歐陽等。

  2. 以居住地為姓。——這類姓氏中,複姓較多,一般都帶邱、門、鄉、閭、里、野、官等字,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。如:呼延(呼延村)。

  3. 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。——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,據統計有五六百個,其中複姓近200個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,其後代以林姓傳世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,因為有人救過皇帝,因此皇帝封那人字皇父,其孫以祖父字為氏,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。

  4. 以次第為氏。—— 一家一族,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,如老大曰伯或孟,老二曰仲,老三曰叔,老四曰季等。後代相沿為氏,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。但也有例外。魯莊公之弟莊父、排行老二,本為仲氏、仲孫氏,因他有弒君之罪,後代便改姓孟,或姓孟孫。

  5. 以官職為氏。——如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等。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,單從字義上看,也可以分辨出來,如籍、諫、庫、倉、軍、廚等。

  6. 以技藝為氏。——如巫、卜、陶、匠、屠等。

  7. 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,大部分是多字姓,——如:愛新覺羅。

  8. 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的變遷,由複姓改為單姓或意譯為漢姓。——如:佟佳氏改為佟氏;阿古占,滿文為雷之意,即改為雷姓。

  9. 以謚號為氏。——如:楚莊王的後人以先人謚號莊為姓。

  10. 因賜姓、避諱而改姓,——如皇甫:在避難中改成姓白和姓王。



更多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