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生命紀念館

24小時服務熱線

+(852)2881 1334

info@alayluya.com

首頁 > 中華文化 > 姓氏文化 >

稀有姓氏保護迫在眉睫

發佈時間:2017-03-28 22:00:16 點選:
    姓氏是文明的象徵,我國有姓15000多個,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第一個姓:風。春、夏、秋、冬不僅是四季的名稱,也是姓氏。根據歷代姓氏專家的研究,我國姓氏的來源大概有34類。有的以國為氏,如唐,虞,夏,商,周,秦等;有的以郡國為氏,如紅,蘄,番,郴,等;有的以邑為氏,如尹,蘇,祭,毛,樊,尋等;有的以鄉為氏,如裴,陸,耨、龐,閻,郝等;有的以亭為氏,如采,俞豆,歐陽等;有的以地為氏,如傅,蒙,城,池,橋等;有的以姓為氏,如姚,媯,姜,歸,任,風,姬,嬴等;有的以字為氏,如家,忌,謀,顯,旅,游等;還有的以名為氏,以次為氏,以族為氏,以官為氏,以爵為氏,以技為氏,以事為氏,以謚為氏,以爵係爲氏,以國係爲氏,以族係爲氏,以邑係爲氏(邑官附),以官名為氏(官氏附),以謚氏為氏,以爵謚為氏。還有以功勞賜姓,被迫易姓、冒姓、改姓,從主人、長官之姓者;有觸及帝王貴戚的尊諱而避諱改姓;有避仇避難而改姓,等等。\

    據調查,中國第一大姓李姓人口已近1億人,而其他王、張、劉、趙等大姓也在我國總人口的比例中不斷擴大。相反,那些稀少姓氏都因二代有50%的女性可能而喪失姓氏權,這種現象值得憂慮,也許用不了100年,中國社會中大姓人口會越來越多,重名者也會越來越多,譬如最近一項調查發現:“劉芳、劉勇、劉偉”這樣的名字我省各有1萬多個。而那些稀有姓氏卻不復存在,其姓氏中蘊藏的豐富遺傳資訊也蕩然無存。

  各級人民政府的相關部門應通過介紹姓氏的起源、發展和變遷,宣傳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文化。各級政府應將姓氏的保護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範疇,尤其要注意對稀有姓氏的保護。開展對稀有姓氏的普查工作,全面瞭解、掌握和記述各姓氏源流、種類、數量、分佈狀況、生存環境及存在的問題。建立稀有姓氏名錄體系,建立標準,嚴格評審,將那些人口不足10萬者作為稀有姓氏,逐步建立稀有姓氏名錄體系。同時加大對稀有姓氏的保護力度,盡一切可能保護稀有姓氏的賡續延存。



更多相關